- · 《电视研究》投稿方式[11/04]
- · 电视研究版面费是多少[11/04]
能培养出高分学生的就是好老师吗?激发学生内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德育方面,学生犯错不可怕,关键要进行化错教育,把“错”当作是一种教育的资源,从学生的错事中发觉教育的契机,制定改错的制度与程序,促进学生成长。举例来说,班级一定
在德育方面,学生犯错不可怕,关键要进行化错教育,把“错”当作是一种教育的资源,从学生的错事中发觉教育的契机,制定改错的制度与程序,促进学生成长。举例来说,班级一定要有公平、合理的违纪处理制度,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违纪如何定性、如何惩罚、改错后又应该如何鼓励,都要予以明确。当学生犯错时,老师可以按照公开的已有流程来解决问题,而不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处理。“优生”犯错也不能例外,老师应引导其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优生”及时认错、改错,在班级中起到正向的引领作用,促进班级学习氛围的良性循环。当“差生”犯错时,老师要了解犯错的原因,不要以固有的印象在第一时间给“差生”的犯错行为定性。
首先,天赋不仅仅是指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优生”与“差生”,我们需要辩证地来看。众所周知,一个人如果学习成绩优秀,在学校中很容易“受捧”,何况是天才。但是,天才也不能无视班级规则和学校制度,否则,很容易“跛脚”发展。比如,离开了道德良知的天才可能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就像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所说的“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至于“差生”,有的老师认为他们成绩靠后,拉低了平均分,降低了升学率,会影响到学校、老师的评优评先,所以总喜欢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给他们贴标签。这种教育观是短视的,人为地造成了不平等,拉大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鸿沟,破坏了群体之间的信任感。
在学习方面,老师可以进行分层教学,让“优生”继续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优化学习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培养其创新型思维。对于“差生”,老师应多一份耐心,切合“差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导,布置合理的作业,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让“差生”找到学习成就感。
思考2
数学也真的“很有用”,且远不止剧中“通过建模预测交通事故”那点事。现代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从指纹识别到CT技术,从数据处理到信息安全,从大气科学到火箭飞行器的设计,从地质勘探到施工建筑,形形色色技术革命的背后,数学都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有数学专业背景的人除了可以继续在数学方向深造,还可以转去几乎所有的热门专业,包括但不限于计算机、金融、统计、电信等。
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
班上高分学生多就是好老师?
天赋+努力才能收获成就
客观地说,在唯分数、唯升学未能得到彻底改观的评价体系里,家长的选择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孩子体质下降、自主性降低、沉迷于网络、情感孤独、社会性能力低下、非考分成长严重不足等问题也不容回避。面对当下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只有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的才是好教师。无视这些问题,还在自觉与不自觉、有意或无意用自己的行为恶化环境,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的老师肯定不能称为好老师。
天才和勤奋哪个更重要?这是个老话题了,电视剧《天才基本法》的热播,又把这个老话题重新摆到了我们面前。
在信息化社会,具有无限可能性及相关能力远比获取有限的知识重要,好老师必须能够通过有限的知识教学养成学生学习能力和自主能力、探索精神,而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终极目标抑制学生兴趣、爱好和自主性成长;必须更多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节制从外部对学生过度的挤压与选拔。
天赋和努力是一个人成就的两个坐标,只有天赋没有努力,和只有努力没有天赋一样都很难获得大成就。只有二者的坐标值都高,才可能获得大成就。
我们大概极端地理解了“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很落后,需要快速发展自然科学研究。这句话,只是强调了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关系比较强,于是大家就认为天赋=智商=数学和逻辑思维能力。
找到自己的天赋,还要付出努力。天赋只是前提,是可能性,要将可能性转化成现实性,就需要努力了。就像是兔子跑得快,但是要想赢得比赛,还是要跑的。
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过程。“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就是要像数学家那样思考。这有两个关键:一是需要掌握“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工具——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的生活体验;二是要具有“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的意识与能力,也就是能主动应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寻求对科学事实和现实世界现象的认识和理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决生产乃至学习中的各种实际问题。当孩子们坐在游乐场的摩天轮里,能意识到这就是“圆周上一点的运动”的时候,就是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当家里交电费的时候,能意识到并抽象出函数知识,还能构造出一个分段函数模型推算出最节约的用电方式的时候,孩子们就是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当孩子们学习了数列与递推公式以后,能尝试着设计“万花筒”的图案的时候,就是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当孩子们看着世界地图,开始思考需要多少种颜色来填充的时候,就是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当孩子们说起解决实际问题不再只会以“小明”为例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了……
文章来源:《电视研究》 网址: http://www.dianshiyanjiu.cn/zonghexinwen/2022/0818/420.html